“計量”這個名詞術語,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稱為“度量衡”,即指長度、容量和質量。新中國成立后,1953年確認采用“計量”一詞,取代使用了幾千年的度量衡,并賦予了更廣泛的內容。按照計量技術規范JJF1001-2011《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》,“計量”是指實現單位統一、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。計量屬于測量,源于測量,而又嚴于一般測量,它涉及整個測量領域,并按法律規定,對測量起著指導、監督、保證的作用。
計量的概念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逐步形成的。當生產的發展和商品的交換變成社會性活動時,客觀上就是需要測量單位的統一,并要求在一定準確度內對同一物體在不同地點,用不同的測量手段,達到其測量結果一致。為此,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統一的單位制,建立計量基準,標準,并以這種計量基準、標準檢定其他計量器具,保證量值準確可靠,從而形成了區別于測量的新概念——計量,也可以說,統一準確的測量就是計量。
計量涉及到工農業生產、建設、科學試驗、國內外貿易及人民生活、健康、安全等各方面,是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。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,計量在以往度量衡的基礎上,逐步發展為長度、溫度、力學、電磁學、光學、聲學、化學、無線電、時間頻率、電離輻射等,并形成了有關測量知識領域的一門獨立的學科——計量學。可以說凡是為實現單位統一,保障量值準確可靠的一切活動,均屬于計量的范圍。






不少企業儀器設備較大,人性化服務高i效、便利。不易于搬動,有時因為產線時間緊,方便于拆卸。而在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,中小企業運營十分艱難,時間利息和維修成本是企業上下關注的事。考慮到中小企業的利息接受能力和時間要求后,平臺整合了客戶全年的儀器送檢和現場校準安排進程,防止了零散、延期校準、送檢額外利息增加等問題,并提高了校準的完整性以及時效性。
同時,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服務職能,給予中小企業一定優惠,降低企業本錢,使得中小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效益雙提升,從而實現以企業發展帶動行業轉型升級。所謂“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”電子信息行業,儀器丈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平安,對企業生產尤為重要,但很多中小企業都在儀器計量和校準等方面中遇到難題。儀器計量校正的實施就是很重要了,就拿造紙校準計量,皮革校準計量來講需求就是很大了。


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。計量學是有關測量的科學。但在社會生活中提起計量,似乎沒幾個老百姓能說出個所以然來,仿佛計量與人們的生活沒有什么關系。但是如果說計量曾經叫做度量衡,則大部分老百姓都會明白它是關于測量的。
其實,計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身邊處處存在著計量。例如,人們到集貿市場購買大米、面粉、魚、肉、水果、蔬菜都要用電子計價秤稱重結算; 每個家庭消耗的電、水、燃氣要按照電能表、水表、燃氣表計量結算; 中老年人經常在家測量血壓、血糖、體溫,要使用血i壓計、血i糖儀、體溫計等計量器具.

